为何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旧书废纸不可随意丢弃践踏?
来源:未知
编辑:admin
时间:2020-04-01
导读: 古人认为文字是有灵性的,对字纸有大不敬是罪过,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敬父母同罪,认为敬惜带字的纸,必有福报。所以民间就有了“敬惜字纸”的规矩和习俗。
古人认为文字是有灵性的,对字纸有大不敬是罪过,几乎与不敬神佛、不孝敬父母同罪,认为敬惜带字的纸,必有福报。所以民间就有了“敬惜字纸”的规矩和习俗。

敬惜字纸,也就是敬惜带字的纸,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出于对文化与文字的崇敬。敬惜字纸的传统与文昌帝君信仰有密切关系,显示出科举社会中士大夫阶层的重要地位。
文昌帝君是保护文运与考试的神祇。中国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可见南方文昌帝君信仰之盛。文昌帝君与大魁帝君、朱衣帝君、孚佑帝君、关圣帝君,合称为“五文昌”。

敬惜字纸的传统在宋代已经出现。写有字的废纸不可随意丢弃践踏、糊窗封坛或与其他废物混杂,而需丢入字纸篓,专门收集后焚烧成灰,成为字灰,收集起来。每隔一段时间,便开坛祭造字之仓颉,然后将字灰送至大江大海,称为“送字灰”或“送字纸”。相应地,亦出现了专为焚烧字纸的“惜字塔”,以及专门收集字纸旧书加以焚化的惜字会。清朝有大量的《惜字律》,劝人敬惜字纸。各类道经以至笔记小说都有劝谕惜字纸的故事。清《惜字律》的主要着眼点是“敬惜”写出或印出的文字,然也有刻本更侧重于劝导人们在写字时要下笔矜慎,不要损害别人,如清光绪十年刻本《惜字新编》。

有些地方组织有惜字会(或文昌会)劝人敬惜字纸,人们自愿义务上街收集字纸。也有的由地方政府、大富人家或祠庙宫观出资雇专人收集。除每日雇人沿街收取外,每月还定期收买各种废纸、旧书、淫书,然后汇总火焚或投入江中。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 [国内]千帆竞渡启新元,一纸春秋铸华章——三佰山纸业2025年开工献词
- [国内]潍坊市坊子区:企业开足马力日产纸品3.5万件 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
- [国内]玖龙纸业2025年将在广西和湖北新增385万吨/年浆纸产能
- [国内]“晨鸣纸业”变更为“ST晨鸣” 计划引入战略投资者
- [国内]晨鸣集团荣获“潍坊市2024年度突出贡献企业”
- [国内]造纸企业为何要做FSC认证?
- [国内]国内最大!这条特种纸生产线将于3月投产→
- [国内]晨鸣纸业作为被告/被上诉人的1起涉及融资租赁合同纠纷的诉讼将于2025年2月12日开庭
- [国内]造纸轻工行业周报:2月智利木浆外盘报价提涨20美元/吨
- [国内]开足马力忙生产!维达纸业春节假期“不打烊”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