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专访专题 > 人物访谈 > 正文

【同行40年·1992】郭兴鲁:我见证了《中华纸业》几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四十人

来源:中华纸业传媒 编辑:郭兴鲁 时间:2019-12-05
导读:2019年,中华纸业杂志社策划和组织编排了一期《中华纸业》创刊40周年的纪念特刊。从寻访的许多位40年来杂志同路人中选择了40人,从1979年起,每年邀请一位讲述自己与纸业的从业故事、成果经验、看法建议、感悟体会、未来期望等等。他(她)们是杂志众多作者、
2019年,中华纸业杂志社策划和组织编排了一期《中华纸业》创刊40周年的纪念特刊。从寻访的许多位40年来杂志同路人中选择了40人,从1979年起,每年邀请一位讲述自己与纸业的从业故事、成果经验、看法建议、感悟体会、未来期望等等。他(她)们是杂志众多作者、读者、报道对象和客户伙伴的代表,更是中国造纸工业成长壮大的奋斗者和实践者的代表。希望能用一段段不同的历程,一个个不同的视角,纪念来时路,开启新征程。

【1992年】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我见证了《中华纸业》几十年风雨兼程

文/郭兴鲁

以文笔见长的郭兴鲁先生,所发表文章、论著均为独立写作,自成一派,深受读者喜爱。他是非造纸专业出身的纸史与纸文化专家。他善于以人为核心、以史实为依据,从社会人文独特角度,对中国造纸业古今沿革、传承、发展进行生动论析描述,别开生面,耐人寻味。

据不完全统计,自1992年以来,郭先生在行业正规报刊上发表独立署名文章约计20篇,其中《中华纸业》(含《山东造纸》、《北方造纸》)刊登16篇(篇目附后)。他是《中华纸业》的坚定支持者,对《中华纸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郭兴鲁先生,1947年生,曾任山东造纸协会副秘书长、山东一轻厅编志办公室编辑;新华社山东新闻信息中心《商情周刊》常务主编,这期间,曾对约300名企业家、院士、高校及行业主要负责人进行过独家专访。受聘为山东轻工业学院(现齐鲁工业大学)客座教授。参与《山东一轻工业志》编纂(已正式出版发行);主笔编写《山东造纸志》,打印成册,未正式出版;在行业报刊发表文章若干篇。(摄影:周丽丽)

 
如果对《中华纸业》进行人格化评析,这本杂志真可算是我的一位忘年至交,如今他已届“不惑”,我亦年过古稀。此次应邀为《中华纸业》创刊40周年特约撰稿,翻阅旧文,回顾往昔,思绪万千,感悟良多。有关我同这位“挚友”交往的来龙去脉,烦请读者朋友且听我娓娓道来。
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我曾经的宿舍住所与中华纸业杂志社仅一墙之隔,我家阳台斜对着杂志社北窗,可谓谈笑之声相闻。我每天上下班必经杂志社院门,与编辑部的人碰面寒暄是常有的事。后来,我被借调到新华社山东新闻信息中心合作办刊,任《商情周刊》常务主编。此刊也是以造纸行业为依托,由此,与《中华纸业》的交集就更广泛了。再后来,我退休离开《商情周刊》,有幸被聘为《中华纸业》特邀编审,可不坐班,只在编辑部设一张临时办公桌,不定期参加一下编务会。同一时段,我也有家人应聘到杂志社工作。我还多次参加由中华纸业杂志社主导的全国造纸产业报刊协会组办的考察评比活动。那时节,我算得上是半个《中华纸业》人了。
还有,自感欣慰的是,多年来作为特约撰稿人,自《山东造纸》始,我在《中华纸业》各个阶段的刊物上写过不少文章,均获好评。(详见表1)

我以上叙述,实在无意自我标榜,更不是炫耀什么,意在请读者朋友相信和理解,我以下对《中华纸业》的评析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更不是什么泛泛之谈,空穴来风,而是有感而发、有根有据、有情有义的。多年来,我对《中华纸业》怀有特殊情感,这份杂志曾是我的“诗与远方”。往事如烟,提笔撰稿,浮想联翩。尤其是想到旧居与杂志社那一墙之隔的空间情缘,想到编辑部里那些当年的“小伙伴们”,竟情不自禁撩起丝丝缕缕的“乡愁”。
 
认真思考总结《中华纸业》之成长成功的主要因素,可归纳概括为三大方面:
其一,社会背景、时代契机。创刊于1979年的《中华纸业》(当时称《山东造纸》)是时代的“幸运儿”、“弄潮儿”。那时,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已胜利召开,中华大地改革开放大潮初起。这个“幸运儿”从呱呱落地,就沐浴着新时代新时期的祥风瑞雨。经过历炼,从蹒跚学步到昂首阔步,更是挺立潮头,茁壮成长,尽显风采。
几十年来,《中华纸业》踏着改革开放主旋律,本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宗旨,成功迈出两大步,实现了两次“华丽转身升级”。
第一次,由《山东造纸》到《北方造纸》。作为《中华纸业》前身,《山东造纸》创刊于1979年11月。当时仅有内部刊号,不能经营广告,这就为后来的办刊经费问题埋下了隐忧,导致1991年由于主办单位停止提供经费而陷入困境。1992年,受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启发,当时的办刊人探索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办行业期刊,开始创办《北方造纸》。1993年获准更名,1994年获得国际标准刊号和国内统一刊号,有了广告经营权,实现了经费自理。
第二次,1996年,主管单位变更为中国轻工总会,又经过两年努力,1998年1月,《北方造纸》正式更名为《中华纸业》,成为中国造纸协会会刊。
时代赋予了刊物生存发展良机,在多方支持下,办刊人员不负良机,不辱使命,与改革同步,与时代同行。从出刊周期的逐步缩短(从季刊到双月刊、月刊、半月刊)这一个侧面,就充分说明了《中华纸业》几十年砥砺奋进的步调和拼搏进取的战斗姿态。
《中华纸业》以正式成为中国造纸协会会刊为发端,又经过20年不懈努力,如今已成为国内造纸行业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期刊之一。
其二,行业依托、区位优势。自蔡伦发明造纸术,中华民族为世界纸生产和纸文化的繁衍,为人类文明的记录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
造纸行业是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正相关并且关联度较高的行业。古往今来,综观纸品的前世今生,从树皮、龟甲、丝帛、竹简到现代纸品,它们都是人类日常生活和文化、文明的载体。蔡伦纸的发明,更是石破天惊。从此,纸品与人类文明和日常生活更加息息相关。可以断言,不管今后人类生活方式如何千变万化,纸品可以改变形态,但是不会消亡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进入信息化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广泛应用,成为推动人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伴随着突飞猛进的科技革命进程,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市场运行更加相互开放和相互依存。信息、科技、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展开空前激烈的国际竞争。
信息时代为中国造纸业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大好机遇。经过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污染治理、资源整合,中国造纸产业的总体面貌和主流产能发生了巨变。国内各地,一大批强而大、新而美的现代造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突生出来,正焕发着勃勃生机。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造纸产业正在形成新的主力阵容,并沿着新型工业化道路快速前进。
中国造纸产业全新主力阵容,主要分布为山东造纸(鲁纸)、浙江造纸(浙纸)、江苏造纸(苏纸)、广东造纸(粤纸)等四大板块。上述四大纸业板块分别分布在目前我国最具活力的三大经济活跃地带,各具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征。
鲁纸所处的山东半岛及环渤海经济圈区位优势广阔久远。渤海是中国内海,是中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进入太平洋、走向世界的最佳通道,是欧亚大陆桥主要起点。这一区域包括山东及北京、天津等五省(区)二市,分布着150多个城市,占全国城市总数1/4,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密集的城市群,在全国和区域经济运行中发挥着凝聚、辐射、拉动、综合服务等多种功能。在这一区域,包括造纸业在内的传统制造业占据很大比重。在这一区域中,山东经济多年来以稳健扎实著称,其中,造纸业总产量、总效益已在全国省际间多年名列榜首。“八五”时期以来,鲁纸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四化”,即中小企业特色化、大型企业集团化、原料结构多元化、改革改造双强化。而鲁纸革命性变革的最核心因素是“企业家效应”。所谓“企业家效应”,就是企业的创始人及领军者凭着他的品格、智慧、魄力,在企业变革中发挥着核心支撑作用。
业内众所周知,如今鲁纸集群中赫赫有名的大集团公司如晨鸣、华泰、太阳“三剑客”,以及后起之秀“博采众长、汇集精华”的博汇,大都是由当年的村办、乡镇企业发展而来,其创始人几乎都是出身农门。这些来自农家院落的“农哥们”、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经过十几年、几十年历炼,都成了中国纸业的企业家、大人物,他们一手创办的企业也都成了中国纸业的“顶梁柱”,支撑起中国造纸产业的大格局。鲁纸对全国行业的支撑作用,除了说服力很强的各项综合经济指标之外,中国A股纸业板块,较早挂牌的上市公司半数在鲁纸,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综上所述,从《山东造纸》到《中华纸业》,作为媒体对行业的依托和所具备的区位优势已经很显然了。还需特别强调的是,这份刊物是在鲁纸及中国纸业尚未完成产业变革从而真正强大起来的时候,是在还烙着“散、小、土、草”印记,被人戏称为“泥足巨人”的时候,就相互建立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合作关系,是同行业和企业一路同行、风尘仆仆走到今天的,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真可谓是山东纸业滋养和哺育了《山东造纸》,是中华纸业滋养和哺育了《中华纸业》。
其三,团队优秀、敬业实干。一份刊物,生逢其时,能够及时把握时代契机,密切依托行业,借助区位优势等等,这一切固然都很重要。但是,事情总要人去干。成长的喜悦、成功的幸福,都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办好一份杂志,至关重要的是要有一个敬业实干的优秀团队。《中华纸业》的编辑团队是稳健的、精干的。虽然不断有新鲜血液输入,但其核心骨干层多年稳定,没有“走马灯”似的变来换去,保障了办刊好作风的连贯性。这个团队还有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关注支持《中华纸业》的各界人士、对所从事的行业传媒事业、对每一个读者,都心怀敬畏。他们本本分分为人、扎扎实实干事,不图虚名、不事喧哗,获得业内外良好口碑和广泛好评,也给所办的刊物赢得了体面和尊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硬要说这帮“小伙伴”们有什么不足之处的话,那就是敦厚持重有余、活泼灵动稍欠。人都是可以改变的,期待《中华纸业》办刊人更出色、更优秀。
《中华纸业》创刊40年,450多期杂志、万余篇文稿资讯、数以千万计的文字和图表,这是浸透着办刊人心血汗水的每一个足印。当下,作为传统纸媒,《中华纸业》正面临着网络智能时代新媒体的严峻挑战,还需在未来征程中加以认真应对。
今年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伴随着信息社会不断发展,新兴媒体影响越来越大。我国网民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8.3%。新闻客户端和各类社交媒体成为很多干部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第一信息源,而且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源。有人说,以前是‘人找信息’,现在是‘信息找人’。所以,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就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
我们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总书记讲话,深刻认识全媒体时代的挑战和机遇,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和规律,与时俱进,把《中华纸业》办得更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华纸业》创刊之初,其根本心愿就是助推中国造纸业蓬勃发展,使中国成为雄冠全球的造纸产业大国强国。愿《中华纸业》人永远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几十个寒来暑往逝去,当创刊第40个春天到来之际,衷心祝愿《中华纸业》办刊人更振奋,所办刊物更精彩。
 
本文原载于《中华纸业》2019年第13期“创刊40周年纪念特刊”,阅读和下载电子版请点击:
http://www.cppi.cn/jiancai/2235.html
栏目分类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特色服务|企业建站|其他服务|法律声明|版权隐私|付款方式|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2-2022 中华纸业杂志社 版权所有 鲁ICP备10014844号-1
地址:济南市历城区工业南路101号│ 新媒体部:0531-88192261 │ 采编部:0531-88935343 │ 市场部:0531-88522949 │
中华纸业传媒微信公众号
可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