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剪刀上传承的“纸上艺术”
江志友珍藏的肖像剪纸。
江志友展示剪的福字。
现场剪纸。
开栏语:
新年新气象,新春再出发。春节即将来临,新一年新的风景,新一年新的期盼。本报自即日起开设《新春走基层》栏目,感受民生百态、倾听百姓故事,与您一同感受节日里普通人的欢喜、期盼、坚守和奉献。
“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一剪之趣夺神工,美在民间永不朽。”这首由郭沫若所赋的诗,形象地诠释和展现了剪纸的神奇魅力。
新春将至,龙山街道剪纸艺人江志友早早准备好了一幅《生肖纳福》剪纸,十二生肖穿梭百福间,传递着新年的美好祝愿。江志友50多年的剪纸创作中,将剪纸与传统文化、乡土民俗融为了一体。
今年68岁的江志友是龙山街道西程哥庄人,他的剪纸造型细致,剪人物时,衣服样式、纹路细节都能一一设计。“剪纸是无声的语言,我喜欢通过剪纸表达对幸福生活的体会。”他说。
走进江志友家中,满屋的装饰品就是他的剪纸。作品扎根乡土文化,取材生活日常,回归天地自然。十二生肖、天赐洪福、名人肖像、仕女迎春,都惟妙惟肖。每逢年节,乡里乡亲都喜欢来他们家求一幅窗花福字。
“小时候,逢年过节就麻烦大爷给剪个窗花,现在二十多年过去了,大爷的剪纸变得更复杂了,精雕细琢,甚至两三个月才能完成一幅作品,一作难求。”村民江云龙说。
据了解,江志友在祖辈传统剪纸技艺上,融入刻刀技艺,这让他的作品有别于传统团花图案,可以让剪纸线条细微之处小于米粒,更增强艺术性和观赏性。他给记者演示剪纸,首先挑选不同的剪刀和刻刀,宣纸上铺上样纸,刻刀一上一下,在宣纸上翻飞,不时飘起红色纸屑,无论丰富图案,还是细如米粒的线条,他都拿捏自如。
民间艺术是活化石,传承和发扬才是对文化的敬畏,要将传统民间艺术融入现代社会,让它走进千家万户。”江志友感慨道。多年来,他培养了多名青少年剪纸爱好者,无偿进行教学指导,他们的剪纸在各级比赛中获奖。
一幅幅剪纸作品,满满的是喜庆和祈盼。江志友靠着一张宣纸、一把剪刀,一颗坐得住的心,花了大半辈子只做一件事,通过剪纸刻画民风民俗,传承匠人精神,力促传统文化之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