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价并非“新常态” “林浆纸一体化”赢未来
来源:南早网
编辑:春天
时间:2022-10-09
导读: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造纸,未来可期。
自古以来,纸乃记史录人之本,在现代文明社会更是不可或缺。纸价的波动,关乎人民群众生活,时常引起业内人士和热心市民的高度关注。
纸企涨价已成“新常态”?涨跌变化符合市场规律
近期,有业内人士关注国内纸企涨价问题,认为涨价已成“新常态”。根据经济学原理,价格涨跌是供求关系的反映。众所周知,受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局势、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国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缓解供不应求、实现供需均衡的有效办法就是涨价。原材料产能小了,价格涨了,纸浆成本增加了,纸的价格上浮了,都是正常的经济现象。
涨价和降价都是调节供求关系的手段,没什么好坏之分。在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就拿纸企涨价来说,第一,价格上涨可能推高CPI,但也能保护生产企业的收益,投入资金技术创新,提升员工待遇,促进行业和社会繁荣;第二,价格上涨影响中间链条利益,但也能刺激出开发替代品的动力,促进科技进步和行业细分;第三,价格上涨增加消费者负担,但也能凸显浪费代价,抑制野性浪费,节约社会资源。同样,降价也有正反两方面的影响,需要辩证看待,没必要过度解读,更不能因为价格涨跌而唱衰某个行业或企业。
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之“新”,意味着不同以往;新常态之“常”,意味着相对稳定。企业涨价现象绝非“新常态”。“新常态”强调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到当前阶段的一种客观的、长期的、必然的状态。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新常态下,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新常态下,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新常态下,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新常态不是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搞出一堆“新常态”概念。更何况商品价格的变化,肯定随着市场的波动而波动,上下浮动可能,长期高企、持续走低都不可能,何来“新常态”之说?
纸价缘何上涨?国内外大宗商品价格高企
今年以来,受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局势、通胀等因素影响,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价格监测网站显示,2022年9月,大宗商品价格涨跌榜中,环比上升的商品共139种。和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不光油价在涨,纸价也在涨。从纸的原材料价格来看,今年上半年国际针叶浆涨幅约7%(接近1000美元/吨),阔叶浆涨幅约6%,国内针叶浆涨幅约2.5%,国内阔叶浆涨幅高达17.22%(超过6000元/吨),均已达到历史高点。
纸浆价格上涨,最先受影响的肯定是各大纸企。为了响应政府“六保”“六稳”号召,保持市场稳定、保护下游产业,维护消费者权益,自上半年以来,各大纸企主要通过内控节支等手段,把纸价维持在了相对低位,甚至出现了浆和纸价格“倒挂”的现象。啥叫倒挂,说白了,就是卖1吨纸的比买1吨浆的价格还低。显而易见,“面粉比面包贵”现象违背市场规律。这种行业极端现象是不正常的,是不利于整个行业的,是无法可持续发展的。
为应对纸浆价格的持续高位,保证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全国各大纸企无奈以涨价应对。各纸企发布的涨价函的口径:因原材物料价格持续高位,导致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为确保产品质量,维护双方的长期友好合作,经研究决定,某系列产品价格上调××元/吨。毕竟是正式的商请函,用词官方、正式,如果通俗地翻译一下就是:原材料价格涨了,考虑到合作多年,一直咬牙坚持没涨价。咱兄弟一场,得互相帮衬,分担点成本压力吧!涨价后,也有中游企业和经销商表示:“难,太难了,但我们和纸企其实是生死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还是得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挺过低迷期。”透过一份份商请函,能体会到各大纸企的两难状态,也能认识到整个行业的坚忍不拔,更能品读出那么一丝人情味儿。当然,涨价问题,更折射出制造业产业链的酸楚。实体经济,需要全社会的支持。
纸贵伤民?价格传导慢,老百姓无需担心
也有人关注纸价上涨影响生活质量。一般来说,上游调价对下游的传导有一定滞后性。与油价上涨给老百姓带来的消费痛感不同,普通消费者目前尚未明显感受到纸价上浮的价格传导。国际国内纸浆价格上涨造成的第一轮痛楚,被国内各大纸企默默吸收,生生抗了几个月。这次纸企涨价的阵痛,将逐步传导到经销商、次加工企业、印刷商等中游领域。这个周期应该不长。之后向终端消费者传导时,速度也不会太快,兴许尚未传导完毕,市场形势已经向好。有专家指出,造纸行业传统旺季即将到来,此轮原材料涨价潮有望于明年上半年结束。
更何况,纸的涨幅是以百元/吨为单位计算的,一般在200—300元/吨,平均到零售产品上,涨幅不会太大。据调查,超市里,主流生活纸价格相对稳定。就算涨价,一般消费者所购买的数量也就几袋,最多几箱,即使价格有所上涨,也不易感受到明显“痛楚”。而且,中国绝大多数家庭是有“囤纸”习惯,据调查了解,20个样本中,有13个家庭“双十一”“6·18”的存货尚未用完,甚至还没发现纸价上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纸价波动肯定不至于影响消费者的“用纸自由”。但不论价格高低,节约用纸都是公民履行低碳环保责任的题中之义。
“原料之痛”如何破局?“林浆纸一体化”给出答案
从企业角度来看,本轮原材料成本上涨必然带来暂时的困难,涨价只是应对措施的一部分。“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危”即是“机”,成本上涨或许会成为优胜劣汰、整合资源、转型升级的有利契机。因此,尽管当前纸业整体不太景气,仍有不少业内人士看好未来市场走势,信心源于中国造纸工业“林浆纸一体化”战略的有力推进。
“林浆纸一体化”是将林、浆、纸三个环节整合在一起,让造纸企业担负起造林的责任,自己解决木材原料问题,发展生态造纸,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结合的产业格局,促进造纸企业永续经营和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解决我国造纸工业木浆原料的“卡脖子”问题(注:我国木浆对外依存度超过80%,而石油才70%),为造纸工业原料安全提供重要保障。以国内造纸龙头晨鸣为例,2001年以来,先后在湖北、江西、广东等地发展原料林基地,2005年就承接了世界最大的广东湛江“林浆纸一体化项目”,林场面积最大时达200多万亩,目前拥有湛江、黄冈、寿光3条制浆生产线,年木浆产能达到470万吨,是全国实现制浆和造纸基本平衡的大型浆纸一体化企业。得益于“林浆纸一体化”战略的率先布局,近年来晨鸣集团不断完善全产业链,延伸出产业布局、规模、品牌等优势,总资产从50亿元攀升至800多亿元,年浆纸产能达到1100多万吨,连续多年入围中国500强、轻工业全国十佳,经济效益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在全国同行业保持领先地位。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造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259.9亿元,同比下降46.2%,多家大型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而晨鸣集团受益于“林浆纸一体化”,上半年实现盈利2.3亿元,在行业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不仅保持稳健的盈利状态,而且财务费用、融资租赁业务规模进一步收缩,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造纸行业的这波低谷,也必将成为企业实力的试金石。光大证券曾分析指出,纸浆价格上涨期间,头部企业较中小企业有产能优势和纸浆储备优势,且龙头具备出口能力,可通过出口方式获得较高收益。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晨鸣海外销售收入突破38亿元,同比增超120%,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林浆纸一体化”的示范效应,还体现在“两型一绿”——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绿色循环经济,契合国家“双碳”目标。不论在能源节省还是环境保护方面,相较传统造纸有很大改进。2006年起,理文造纸、太阳纸业等造纸头部企业纷纷启动“林浆纸一体化”战略。目前来看,具备“林浆纸一体化”的公司竞争优势更大,对于进口浆占比和依赖度较高的纸业行业发展格局来说,的确是“得浆者得天下”。
除此之外,“林浆纸一体化”有效带动林业发展,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调整国内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真正一举多得,已成为越来越多责任纸企的必然选择。上世纪末,金光集团APP(中国)在海南启动林浆纸一体化工程,在满足制浆造纸需求的同时,也为整个海南森林覆盖率贡献了2个百分点。如果要给中国造纸定义一个“新常态”,我觉得,“林浆纸一体化”已成为“新常态”,通过20多年的尝试,正在引领中国造纸工业走向美好明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造纸,未来可期。
相关文章:
栏目分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